2012-08-07

誰來造訪?


幾年前,
剛開始建立部落格時,
很懷疑誰會來瀏覽。
直到最近較常維護更新內容,
統計數字逐漸上升。
令我好奇的是:
竟然有不少俄羅斯網友來訪。

歡迎大家來此看看,
更希望諸位留言交流。


2012-08-03

《莎翁情史 Shakespeare in Love》觀後的書寫

2007.9.13

她說:「你不再寫信給我了!」
是慣性讓蘋果理所當然墜落如茵草地?
還是暗礁鼓動海波 天經地義的洶湧?



他說:「我只是還未寫在紙上!」
即將開啟的火山口,
並無封壓蓄積待發的沛然能量。
如果,終究沒有煙硝卷雲,
豔紅的岩漿 只不過轉往無際汪洋,
任水火劇烈磨合,
彼此馴服成想像的模樣。

2012-08-02

【眷光寸陰系列】3 一再錯過------台北市志雲新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2/7/1

    信步走進夕陽下已失去村名門柱的志雲新村,臨時起意來拜訪住戶《攝影之聲》主編威儀。但我未記電話、不知地址,幸好輾轉找到自治會秦村長,打聽到威儀就住在巷口第一戶。不過,門口遍尋不著電鈴,敲門也未見回應。


    我這個行跡可疑的陌生人,帶著訪友未遇的些微惆悵,兀自拍起照來。
    第一戶的外觀有些特別,橫豎線條超多,但似乎找不到彼此的水平或垂直,造成構圖時的不知所措。充滿眷村克難精神、手工痕跡的這類線條,卻也令我著迷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05/2/5  



    這不是我第一次造訪。幾年前,步行前往孔廟時,喜出望外地發現「志雲新村」書法字樣的門柱,拍了入口處便匆匆離去。幾年後,誠品攝影巴別塔演講場合,初遇威儀,再次連結起懸在心上的「志雲新村」。訪友未遇之後不久,威儀與大部分住戶隨即搬離了村子。


    光陰單行道上只得往前走,一旦錯過就錯過了!



    志雲新村隸屬國防部總政治部康樂總隊,也就是後來的藝術工作總隊(簡稱藝工總隊),建於民國42年,(《國軍眷村發展史》記載為民國60年),共有24戶。與動輒數百戶的大眷村相比,只是個迷你村,連一般村子必備的廣場或籃球場都付之闕如。

    這村子雖不大,但許多住戶的名氣卻不小:老牌演員父子檔葛香亭、葛小寶;夫妻檔曹健、徐璐;一頭碧髮的盧碧雲;常演家臣長工、一臉忠心耿耿的蔣青峰;曾寫過「總統蔣公紀念歌」的作曲家李中和。其他沒有明星光環的住戶,也是藝工總隊各具專業技能的好手,如隊上的服裝師秦文富,而末代村長秦明禮則克紹箕裘也走上父親的老本行。

    第一次見到門柱上的「志雲」二字,根據經驗法則判斷應是類似「凌雲」系列的空軍眷村,但實際上完全誤判。
話說當年,康樂總隊隊長龍芳為安置隊上成員,四處奔走籌建眷舍,名為「康樂新邨」。後來龍芳擔任台灣省新聞處電影製片廠廠長,1964年不幸發生空難,村民為感念他的付出,故以改以龍芳的字「志雲」為村名。




2012-07-24

關於《一個村的三。重。思念》


受邀上王文華news 98「愛你22小時」廣播節目,
談一談《一個村的三。重。思念》這本書。
我則力邀了舊識---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王琄,
一起上節目分享眷村生活點點滴滴。

播出時間7/26(四)晚上10點,FM98.1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眷村系列首部曲    新書出版:

《一個村的三。重。思念》
   空軍三重一村保存歷程照相簿
    文字.攝影\李俊賢
  
【出版緣起】

眷村改建條例聲聲催,
全國八百多個軍眷村最後會留下幾個?

三重一村結合民間力量,
用七年的光陰,
從待拆眷村的宿命,
磨出一個變身文化園區的契機。

因為人的「流動」本質,
「眷村文化」不會是遺世獨立的點。
經由離散、重疊、互動、再生,
眷村與在地的連結,
將有更多元、開放的可能性。

這是對未來眷村文化園區的期許,
也期待這本書成為「無聲卻有聲的紙本紀錄片」。

(新北市文化局補助出版)
定        價:350元

一、直接訂書:
      fotofeli@gmail.com
      特價 300元
      一本:外加掛號運費50元
      兩、三本:免運費

     1、請匯款至
           郵局(700)
           0281431-0757293
           戶名:李俊賢

      2、匯款後,請拍攝匯款收據(jpg格式),
            寄至 fotofeli@gmail.com
            並告知寄書地址。

      3、書寄出後,我會回信提醒您注意收件。

二、展售地點: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台大附近「南天書局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83巷14弄14號1樓   886-2-2362-0190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持續增加中













2012-05-09

口述歷史工作坊

口述歷史工作坊

2012/5/26(六)-27(日)

如何把「口傳的往事」轉化成「圖文並茂的故事」?
我們一起讓感人的故事永流傳!


活動詳情:
三重在地誌工部落格
http://blog.yam.com/object/article/49559687











2012-05-01

交換時空:台北vs.博多

我在博多仰之彌高的櫛田神社,
而地球另一端,
日本觀光客拖著行李箱在台北行天宮。
未必是彼此的信徒,
但好奇心沿著「尊重」的界線盡情探索。





2012-03-14

【眷光寸陰系列】2 門牌與墓碑

【眷光寸陰系列】2  門牌與墓碑


    桃園楊梅   成功新村   2003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攝影-李俊賢
    
    人有身分證,門牌則如房屋之身分證。
    人,死亡,註銷ID;房屋,拆除,何處是門牌的最終命運?  
    附近三龍與金門新村的門牌,
    將夷平一半的成功新村,斜倚成一丘亂葬崗。
    夕陽和電線桿的十字身影,
    贈予這墟,恰如其分的隱喻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2012-02-27

孤島在汪洋

說一段我與版畫家鄭政煌先生的偶遇。
應是2001年左右,台北視覺藝術中心TIVAC展出鄭兄版畫,
其中設計了與訪客共同創作部分:
一半留白的小張相同版畫 百來張,
訪客取一張寫下感想、心情或其他,
待展覽結束,將這張共同 創作寄給訪客。

我寫下:
《汪洋中的孤島,燃起待援的火焰,
我想馳援,我也待援。先後如何排定?
願解答的冰山浮出海面,
儘管仍有7/8的寒慄未見!》。

現場寫完後,我也忘了此事,
不知過了多久,這版畫真的寄來了!珍藏至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