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2年,個人首航的巴黎行,
偶遇來自越南的華僑楊大哥。
我是滿懷浪漫想像追尋藝術之都,
楊大哥則是在家人分散世界各地的無奈心情下,
得到殖民帝國難民政策的安置。
我們不過是街頭上的萍水相逢,
與人合夥經營越南餐館的楊大哥,
主動協助解決住宿問題,
也毫不吝嗇地照顧異鄉學子的溫飽,
開啟我第一次吃越南菜的味蕾體驗,
生菜包裹著油炸春捲,
入口前先至魚露碟蜻蜓點水,
酸甜鮮脆一次給足。
巴黎都市人的高傲冷漠之外,
幸好有其他美好的人生滋味。
之後,斷斷續續偶有聯繫又失去聯繫。
2013年,時隔二十一寒暑,
在眾家人的協助下,
我與妻小以更夢幻的姿態進行兩個月的法國遊走。
透過定居巴黎友人幫忙,
以楊大哥名字拼音為僅有線索,
竟透過電話查詢系統又與楊大哥重逢了。
儘管彼此或身材變形、或髮色灰白,
我們對比出當年留存的記憶檔案,
正常或必要的短暫陌生,
比想像中更快溶解。
我們兩家人一起去了迪士尼樂園玩到午夜時分,
後來又相約巴黎19區Parc des Buttes-Chaumont 郊遊。
也來自越南的楊大哥阿姨和姨丈,
與我們在公園初次見面相談甚歡,
於是遊罷郊山,
隨即到阿姨家用餐。
阿姨家是棟突兀的舊式高樓,
是70年代法國趕建給越南、寮國、柬埔寨難民的棲身之所。
高樓在巴黎並不常見,
因此在此視野遼闊,
從客廳就清晰眺見巴黎鐵塔和蒙馬特聖心教堂。
巴黎鐵塔和聖心堂在夜色裡互相照耀輝映著,
也照耀著這群倖存者生死一瞬間的逃難歷程,
如今異鄉變家鄉,
在此安身立命的幸福追尋,
正為上世紀動亂書寫後續故事情節!
有著類似命運的眷村,一閃一閃在腦海中!#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