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11-25

【文學現場4】少年維特誕生地 歌德法蘭克福故居

文‧攝影◎李俊賢 



     穿窗而過的光線不僅在《浮士德》裡綻放文學花朵,也在歌德的色彩理論中梳出科學條理。哲學家維根斯坦(Ludwing Wittgenstein)認為:「色彩促使人進行哲學思考。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歌德熱中於色彩理論。」

        一七四九年八月二十八日,德國法蘭克福大鹿漥巷(GroBer Hirschgraben)二十三號誕生了一位文學巨擘——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),他一生八十餘年多姿多采的創作與情感歷程就此展開。這棟四層加閣樓的房屋立面,開了二十八扇大小窗戶,陽光可以輕易進入室內。明亮開朗的場景,與《浮士德》詩劇最後一幕收押瑪格莉特的幽暗死牢成明顯對比。若與《論語》〈先進篇〉的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相對應,歌德因為得到陽光充分的養分,所以「已知明,當知暗!」

     二樓右手側的琴房有一架造形特異的鋼琴倚牆而立,據說歌德常與愛好音樂的家人們合奏樂曲。這空間充滿音樂與光線,兩種確實存在卻無法捉摸的流動形式。木頭地板與樓梯的吱吱聲,不斷回應來回走動的遊人腳步,想要證明它那貨真價實的史蹟價值。其實,二次大戰時,故居房舍曾被砲彈摧毀,現存建築是後來依原本樣貌重新建造。

 歌德在一七七五年移居威瑪(Weimar)前出版了震驚文壇的《少年維特的煩惱》,應該算是對青春歲月的正式揮別吧!#

http://old.ltn.com.tw/2004/new/jul/1/life/article-5.htm

(原文刊登於2004.7.1 自由時報副刊 文學現場專欄)

2016-11-24

【文學現場3】 愛丁堡作家博物館的三巨頭

文‧攝影◎李俊賢


 在蘇格蘭愛丁堡熙來攘往的皇家哩路(Royal mile)上,教堂、咖啡館、個性商店多得目不暇給,以至於小巷裡的作家博物館(The Writers' Museum)很容易被視而不見、失之交臂。

 雖名為「博物館」,但屬於那種精緻小巧的空間,多了一點家庭的溫馨感。蒐藏內容以三位蘇格蘭重量級作家的文物為主:伯恩斯(Robert Burns, 1759-1796)、史考特爵士(Sir Walter Scott, 1771-1832)、史蒂文生(Robert Louis Stevenson, 1850-1894)。伯恩斯是蘇格蘭著名詩人,後兩位更是愛丁堡出生的偉大文豪,地方上與有榮焉當然要好好彰顯一番。博物館展示了相關圖片、蝕刻、三位作家的半身塑像,還有他們用過的《聖經》、菸斗和拐杖。館方會不定時輪流推出其中一位作家的特展。

 這三位作家的重要性在於,伯恩斯是英國文學前浪漫時期的代表人物;同時有詩人身分的史考特,他的歷史小說《撒克遜英雄傳》(Ivanhoe)常名列西洋文學建議閱讀書單上;史蒂文生不但是詩人、散文作家、生活冒險家、旅遊作家,還創作兒童讀物,《金銀島》正是他家喻戶曉的神來之筆。


 博物館位在淑女階梯巷(Lady Stair's Close)裡的淑女階梯屋(Lady Stair's House),此屋於一六二二年興建,名列舊城區最老的房子之一。房子所有權幾經易手後,一九○七年才成為第一座愛丁堡市政府設立的博物館,一九九六、一九九七年間曾進行大規模的翻新維修。目前,館方也會安排當代蘇格蘭作家的特展。更棒的是,該博物館免費入場。


(原文刊登於2004.4.28 自由時報副刊 文學現場專欄)

2016-11-23

【文學現場2】巴黎雙叟咖啡


攝影◎李俊賢


    從巴黎左岸到東京涉谷,雙叟咖啡一直充滿著濃厚的藝術氣息與文學質感。

 成功的咖啡廣告,在台灣人心中完美塑造了塞納河南岸的文學氛圍。文學味十足的廣告詞和動人心弦的配樂,足以令我的全體雞皮疙瘩肅然起敬。這樣說可能有點本末倒置。或許應該說,塞納河畔濃郁的文藝風,提供了咖啡品牌一炮而紅的的養分。

 其實大部分的成功並不只是平地一聲雷,巴黎左岸早已累積堆疊了幾個世紀的灌注。就在聖傑曼德佩(St-Germain-des-Pres)教堂對面的「雙叟咖啡」(Les Deux Magots,原義為兩尊樣貌古怪的陶瓷人像),肯定是談文學、說藝術不容忽略的人文重鎮。數年前,法國友人Claude約我在此見面,當時並不清楚它深厚的歷史背景,但直覺告訴我那裡一定有什麼。光線昏暗的環境裡,喧鬧不在座位之間;我輕聲慢步走向高高在上的雙叟,遮遮掩掩舉起相機,深怕驚擾到陶瓷人像下的客人,即使光線不夠亮也不好意思擊發閃燈。只拍了兩張後,我又躡手躡腳退回自己的座位。附近的客人大概見怪不怪,只輕輕挑了一下眉、眨眨雙眼,假裝我是個隱形人。

 名為「雙叟咖啡」的商店在一八一二年開張時,賣的是時尚流行的新鮮貨。最初店址位於不悉路(Rue de Buci),直到一八七三年為了擴大營業搬到現址,一八八五年改為釀售甜酒的咖啡館;之後此處更成為詩人魏崙、韓波、作家馬拉美等文學家、藝術家經常碰面的地方。俗話說:物以類聚,雙叟逐漸形成一個藝文勢力圈,常來光顧的大師名單還有紀德、畢卡索、海明威、沙特、西蒙.波娃等,每一個名字都如雷貫耳。

 基於對文學的使命感,雙叟咖啡在一九三三年設立「雙叟文學獎」(Le Prix des Deux Magots),幾十年來除了四年從缺之外,已有六十多位作家頭戴桂冠。去年戈茲(Adrien Goetz)則以《那不勒斯的嗜睡女人》(La Dormeuse de Naples)得到第七十一屆文學獎榮耀。如果需要證明自己確實來此一遊,你也可以花點錢買些咖啡豆、或是印有雙叟圖案的咖啡杯、餐盤等紀念品,將感覺延續回家,典藏文學質感。

 距離台灣近一點的日本東京,一九八九年在涉谷文化村(Bunkamura),也開了一家雙叟咖啡館,不但延請法國設計師裝潢,一九九一年開始也設立「文化村文學獎」(Un Prix Litteraire Bunkamura)文學獎,以延續巴黎本店鼓勵文學、人文的傳統精神。#


(原文刊登於2005.4.28 自由時報副刊 文學現場專欄)

2016-11-17

【文學現場1】無盡的漂泊 作家或是流浪漢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文‧攝影◎李俊賢

 
    越南胡志明市中心街區,商店林立,遊人如織。街的一端是美侖美奐的法國歌劇院,街的長廊上正好經過行乞者和他的貼地尊嚴。這讓我聯想起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《三輪車伕》和導演陳英雄。電影情節以胡志明市一個三輪車伕家庭為軸線,主人翁迫於生活無奈的現實,加入黑幫組織求生存。特別的是黑幫頭頭竟然是個詩人。

    陳英雄在越南出生,十三歲遷移到法國。法國供給他哲學和電影的養分之後,陳英雄重返中南半島,運用流動光影勾勒家鄉的人與事,為在生活中奮力掙扎的小老百姓出一口氣。提到越南電影,頭號代表人物非他莫屬。

 越南與法國、離開與返回,時間和空間聯手交織無盡的漂泊。

 騷人墨客的觸角如同嬰兒皮膚一樣敏感纖細。舉凡外來的侵襲或內在的風暴,所導致的遍體鱗傷通常等量齊觀,但有時更深的傷口蜷縮在那看不見的暗室裡殘喘。由於血液裡遊走的騷動,作家們不得不在筆尖或指尖釋放不安,釋放之後,其實有更大的不安隨即席捲而來。於是釋放與不安結盟成無始無終的循環,就像黑白相伴的陰陽太極。

    腰桿與筆桿一樣挺直的文人,註定必須不斷地出走,拖著企圖補齊的殘缺身軀和心靈,緩慢地在方格子間匍匐前進。當路徑愈是崎嶇,爬行的痕跡就愈深刻。著有《古拉格群島》的蘇俄流亡作家索忍尼辛如此,當年期待布拉格之春的米蘭昆德拉、因政治入獄的柏陽與陳映真亦未嘗不是如此。

http://old.ltn.com.tw/2004/new/sep/23/life/article-3.htm 
(原文刊登於 2004.9.23 自由時報副刊 文學現場專欄)

2016-11-03

【碗裡的滋味】


   
   

    冰箱層架上排列了高高低低的瓶瓶罐罐,
    不是封存而是保鮮,
    冷藏低溫卻保有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感受。

    信手抓了把麵條,
    義無反顧地丟進滾水鍋裡,
    這回兒,
    麵條不是重點,
    只是來站台力挺罷了。

   三分天下的醬料已經各就各位,
   下肚之前,
   先說說來龍去脈。

   上方用小管提味的「鮮味辣醬」區,
   來自左營自助新村海青王家燒餅店的「自製精品辣椒醬」。
   今年4月前往鳳山明德訓練班參與全國眷村保存聯盟會議,
  會前特別商請高雄友人昭權,載我們繞道去買些王家燒餅的
   招牌口袋燒餅以分享諸友。
   幾年前因緣際會與餅店大當家王哥相識,
   此次相見非常開心,
   王哥塞給我一罐辣醬,
   我見辣欣喜,
   前一罐送我的辣醬正好用盡。
   此「辣」味,不斷讓我記起南方眷村的兄弟姐妹。

   左下的「肉末酸豆」區,
   來自楊梅「埔心眷村故事館」志工劉學姊家傳手作。
   今年10月桃園眷村文化節期間,
   劉學姊準備紅燒牛肉麵作為大家午餐,
   我因不吃牛肉打算外出覓食,
   孰料學姊立刻使出隱藏版好料,
   特別為我客製肉末酸豆拌麵,
   尊榮感之外,
   真的太對我胃口了。
   大喊好吃之後,
   又獲得外帶酸豆一大碗。
   此「酸」味,連結起埔心眷村二代間的情誼。

   右中的「鮮味干貝」區,
   則來自對門鄰居張阿姨的真心推薦澎湖特產。
   張阿姨平常不時就會分享肉粽、滷肉、水果等食物,
   這回導因於:我清掃了公共樓梯間,阿姨覺得很「拍謝」,
   一定要送一罐她自己也很愛的干貝醬,
   向我的公眾服務義行致意。
   此「鮮」味,
   令我確認現代公寓也可以存在不疏離鄰里關係。


   這碗裡的滋味啊!

2016-02-25

剪愈煩,於是簡馭繁!



當思緒萬端......

就像拍照時,環境背景雜亂。

其實未必需要真的剷除實境,

當雜亂升高到某種程度,

一個轉念,

萬籟也俱寂!







2015-09-01

【廣義眷村】

(請點擊照片放大觀看)
click photo to enlarge

標語就像旗幟,開門見山表達態度和價值觀,
也許有些八股,或者有人以今非古、認為昨是今非。
但這無非只是一種提醒,
作為個人修為和人我關係的提醒。------虎尾建國一村涼亭

















【飲食與生活】Food & Living

(請點擊照片放大觀看)
click photo to enlar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