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11-25

【文學現場4】少年維特誕生地 歌德法蘭克福故居

文‧攝影◎李俊賢 



     穿窗而過的光線不僅在《浮士德》裡綻放文學花朵,也在歌德的色彩理論中梳出科學條理。哲學家維根斯坦(Ludwing Wittgenstein)認為:「色彩促使人進行哲學思考。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歌德熱中於色彩理論。」

        一七四九年八月二十八日,德國法蘭克福大鹿漥巷(GroBer Hirschgraben)二十三號誕生了一位文學巨擘——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),他一生八十餘年多姿多采的創作與情感歷程就此展開。這棟四層加閣樓的房屋立面,開了二十八扇大小窗戶,陽光可以輕易進入室內。明亮開朗的場景,與《浮士德》詩劇最後一幕收押瑪格莉特的幽暗死牢成明顯對比。若與《論語》〈先進篇〉的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相對應,歌德因為得到陽光充分的養分,所以「已知明,當知暗!」

     二樓右手側的琴房有一架造形特異的鋼琴倚牆而立,據說歌德常與愛好音樂的家人們合奏樂曲。這空間充滿音樂與光線,兩種確實存在卻無法捉摸的流動形式。木頭地板與樓梯的吱吱聲,不斷回應來回走動的遊人腳步,想要證明它那貨真價實的史蹟價值。其實,二次大戰時,故居房舍曾被砲彈摧毀,現存建築是後來依原本樣貌重新建造。

 歌德在一七七五年移居威瑪(Weimar)前出版了震驚文壇的《少年維特的煩惱》,應該算是對青春歲月的正式揮別吧!#

http://old.ltn.com.tw/2004/new/jul/1/life/article-5.htm

(原文刊登於2004.7.1 自由時報副刊 文學現場專欄)